张花英:愿自己成为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生命就该这样度过——我的经典人生
一、开场:
1.感谢道中书院的线上”星光大道”,我受益者。回想2020年3月5日—13日道中书院的星光大道,我作为听众,受益匪浅,说”醍醐灌顶“一点也不为过,改变了我 2020年一年的生活轨迹。今天怀着感恩的心分享,把一个真实的我呈现在大家面前。
2.自我介绍:上学阶段,听话照做;当老师,老实大量,学历低,感觉自己很不够,每到一个阶段都觉得自己不学习就心里空落落的;做管理,学习,啥都学,成功学,励志学,疯狂英语,超级演说家,全国名校长,名师名校,新教育实验,全国各地名校。一直到2012年,我遇到了传统文化 ,到2014年接触到读经教育,才开始思考我的过往人生。
二、分享主题:《生命就该这样度过——我的经典人生》
1.思考:生命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知道,决定我生命的主因是我自己。没有命运,只有选择,选择我的念头、语言和行为。
没有命运,只有创造,创造生命的喜悦、美好和神奇!命运是一个个选择连接起来的轨迹,命运是不断创造累积起来的总和。
我活在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我知道,爱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对待今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株小草,每一粒石子……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每个生命都是由身体、大脑和心灵组成的。就像一个礼物,里面比外面珍贵,内容比包装珍贵。
我的大脑里装着什么,比身体的长相和穿着珍贵,而我心灵的美德、胸怀、智慧和境界,比大脑里的更珍贵!所以,我要重视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3.今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典籍里的中国》,“当代读书人”撒贝宁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对谈,带我们穿越千年,去到《尚书》里的中国,全国人民为央视点赞。沉寂千年,上古典籍《尚书》终于现世。我是流着眼泪看完了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内心心潮澎湃。打开典籍,对话先贤,知道我们的生命源起何处,直到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
伏生说:读懂尚书,就更懂得中国,我读了一辈子尚书,越读越有意思,
人生的每一个遇见都不是偶然。
3.大年初三,河南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突然登上热搜榜“火出圈”,晚会总导演回应说:看到网友说看完晚会想去河南省博物馆转转,觉得这些表演“出圈”值得了,“我们为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了一点点力量。”
4.2月19日,“平”语近人 第二季第一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将无我,不负教育。第二集:胜存心者胜苍穹。第三集:留取丹心照汗青。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
5.打开学习强国APP。
三、2020我的学习成长心路历程
1. 唤醒:线上星光大道,唤醒了我六年前 那一粒读经种子,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人生,重新开启学习之旅。
道中书院3月5日——3月13日星光大道群英会9天的48节直播大课让我的心再一次被点燃,每一个人的分享都会在我的心上撞击一下,我犹如干涸的田野遇上了甘霖,拼命地承接吮吸着这来自生命深处,灵魂内部的滋养。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曾经以为自己是个“上士”,然而,现实层面的兜兜转转在这一次的空中课堂中让我彻底清醒了,我也开始“起向高楼撞晓钟,不信人间耳尽聋”。我自己要先醒过来,找回我丢失的心。
王阳明《睡起偶成》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
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2.立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用10天的时间将《道德经》读100遍,接着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目标,用两个月的时间把《论语》再读100遍,结果就遇到了长江书院的“当代孟母空中读经班”。
3.勤学
6月1日至7月5日,参加道中书院第46期“12+12”24天进阶宣导班的学习+第6期牟学入门班7天的学习。牟学入门课程的学习虽然有啃天书的感觉,但透过文字,我看到了一位睿智的长者,他一辈子的生命的宽度,厚度和深度。这样的生命何其光辉,何其耀眼,看到他的弟子在回忆老师最后的日子,对老师离去的不舍和深深的怀念,我忍不住泪如雨下。“那一夜好漫长,一分一秒都令人惊心动魄。我心中淌着泪轻轻的唤着老师。总觉得老师只是睡了好长的一觉,他还会在醒来,精神依旧。”那是怎样的师生情,怎样的师生生命的链接,会让学生如此痛失恩师,老师那通体的智慧,通体光明的学思生命,像清泉一样汩汩流进学生的生命中,怎能不滋养学生的生命?今天现实中的老师能有几个能和学生有这样的慧命相续?牟先生说:“我没有为任何生活上的不得志而丧气,我从来没有丧过气,悲观过一次”。就是这样一个朗朗的生命,行走在朗朗的乾坤里。这样的一个真人,这样的生命状态,该是值得我一辈子追随之。在80岁的寿宴上,牟先生说:“自大学读书以来,60年中只做一件事,即反省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一开中国哲学之途径”。这是我一生进德修业的典范,想想自己这一生到80岁的时候能留下什么样的感叹?此生向往牟先生一样的生命,虽不能至,永远心向往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孔子和颜回师生,子贡六年为老师守丧,那是六年生命的大闭关,止语问心,反省自己。誓此身心奉诸先圣。
4.老实大量
人生需要一次老实大量,人这一生一定要有一段让自己回想起来泪流满面奋斗岁月。9月1日至1月17日138天 道中书院高阶冲刺+高阶班的淬炼。在老实大量读经和演习理论的过程中,感觉之前很多关于教育的问题也一个个水落石出了。回想自己半辈子以来一如很多的校长和老师一样,每天忙于当消防员,救火队长,到处在灭火,却永远都灭不完,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反思自己,我有问题意识吗?到底出现在眼前的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是能解决的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大人的问题?当一个人的心通乎道的时候,就能辩是非,心就会清明,心就会像镜子一样光亮,就会良知清澈。遇到问题处理问题就会有智慧,人生中有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或者说是一时之间不能解决的。王教授说,能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用解决的方式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解决,方法就是以不解决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必想的太复杂,深远的问题,不要想的太简陋,也让问题各归其位,各安其所。正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一年将近180天的生命的大闭关学习 ,我无比珍惜,无比感恩。
四、我的学习成长感悟:
1.学习的过程就是登高的过程,爬山的过程,就是大概自己格局和境界的过程。
《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
故事:蜉蝣、蚂蚱、青蛙、老虎、大雁的故事
从蜉蝣到蚂蚱、到青蛙、老虎、大雁,格局和境界不同,整个生命都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有人可能会问,青蛙能变成老虎吗?当然不能。但你一定听过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也一定读过从士兵到将军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成功故事激励着我们,这些原本普通的人实现了格局和境界的提升,因而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了人生的理想。正如《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所说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当你开始奉道而行时,就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的生命都是有使命的。有一天,当你醒来的时候,你会如此感恩;看到没有醒来的人,你会如此着急。
时间是什么?唯有你在醒来的那些时刻,时间才是真实的;那些睡眠的时间,并不是你真正的生命。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我们都是背负使命的。但唯有在醒来的时刻,我们才能真切感知到生命的意义;唯有在醒来的时刻,生命才能如划破夜空的星辰,在天地间尽显璀璨。一个人的生命,历经一个个节点,一点一点醒来,该是怎样的一份蜕变,又该是怎样的一份动人。
2.宣导的过程就是荡涤自己的心灵的过程。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广,要接通自己,打通自己,才能爱自己,爱家人,爱一切的一切,才能过一道又一道的坎,才能过自己的坎,才能走向幸福快乐成功。人这一辈子要走向幸福快乐成功,需要找到一个入口,找到那个通向幸福快乐成功的车站,登上那列车,也就是找幸福人生之源头活水。每一本经典背后都有一个大的生命,当代国学大师钱穆,钱宾四先生,说过:读一本书,尤其读名著,最重要的是要从书里面读出一个生命。因为一本书之所以有价值,之所以动人,不是文字、句子、文章、内容,乃是,文章背后有一个大的生命,在支撑着这本书,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场又一场的宣导,一直走一直走,早上醒来嗓子发不出声音,但是一到讲台上开始讲课,嗓子立马洪亮,感觉自己在这个时代做这样一件事情是凭着自己一颗不朽的真心,诚心,是为了自己那没有泯灭的良知,所以身体上的不适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一想起这个时代还有那么多的人在承受在心灵上的不适,就不敢让自己倒下,因为我知道,只要我的见识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广阔,我宣导的能力也会越来越有劲道。宣导读经这件事,在这个时代是万万不能再等的,宣导的过程也是知自己不足的过程,更是启发激活自己良知的过程,当我看到看到那么多纯真的孩子还没有读经,当我看到那么多的老师还不知道带领学生读经,当我看到还有那么多的人需要读经的宣导,想到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该读经的年纪里在读着意义不大的书籍浪费着生命,内心就会揪着,惋惜着,我感到于心不忍,真的有一种”今人咋见孺子将入于井“,自己奋不顾身就要去救,那颗不忍人之心立即显现。我一直在想,只要我用一颗真诚的心,总可以感动一个人,只要一场宣导有一个人被我感动,他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去感动他人,去影响他人捧起经典,清明一个又有一个人的人生,就好像灯灯相传、光明遍照,就好像去播种,我不知道哪颗种子什么时间会发芽,但是我尽管去遍地去撒种,一定会有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这一路走来,每一场宣导我都是努力用生命呼唤,唤醒,点燃每一个来到我面前的人们,我能感觉到我在用宽广的体谅的胸怀把他们包容进来,我能感觉到听众心中的渴望,我能体察到听众心中的疑惑,因为我感觉到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的心就是他们的心,他们的心就是我的心,我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他们期盼已久的深埋他们心中的话,我想这就是经典的教育,就是圣贤的智慧在洗刷荡涤我的心灵,在推着我不断地向上走,向上长进,活出生命的高度 。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周游列国在宣导,孟子周游列国在宣导,战争年代毛主席在宣导,改革开放时期小平同志在宣导,今天这个文化的时代,主席讲话引经据典不也是在宣导吗?宣导就是广而告之,就是为了让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宣导,一是为良知的不容自已,一是因为现实的不得已。一想到身边人都没有读经,家人,亲戚朋友都还没有读经,于心不忍啊!从小到大,我们都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想的都是怎样进到好学校,怎样找到好工作,怎样成家,买车,买房,成为有钱人,但是,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读书的未来是向着至善啊,《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本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教我们这个民族的幼苗,接受我们祖先的智慧的熏陶,这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近百年来的文化的断层,让我们就像迷失的羔羊一样,找不到回家的路。一个人本该如此,小则撑起个人,撑起一个家,大则撑起一个社会,一个天下,今天宣导读经就是想让生命的希望常在,让人间的美好永永流传,让那光明正大的德行向太阳一样闪耀光芒,让天下的芸芸众生都能沐浴着温暖的德行的阳光,走在一条中正平和的大道上。如果我的生命可以唤醒另一个生命,我会毫不吝啬、毫不犹豫、毫不迟疑地将它奉献出去,让它释放光明,哪怕只是微弱如萤火,如残烛,我也希望用这一点点的余温、余火为那些迷茫中的人引引路、为那些麻木的父母暖暖心,为那些找不到方向的孩子垫垫脚,铺铺路,让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内心充盈,满怀生命的喜悦,担当家族的希望、胸怀民族的梦想、坚定生命的真谛、走向他们生命的辉煌,我亦此生无憾。
3.思考自己的教育人生,立定余生方向。
1955年出生的刘晓庆告诉记者:“岁月不饶人,但我也真的没有饶过岁月。我是折腾不过岁月,不过我也不会放弃时间,每一分钟都要用来做事情”,《人生不怕从头再来》是刘晓庆出版最新的自传性随笔集。对于这本《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刘晓庆感叹“写得特别痛苦”,“最困难的就是回忆,因为需要坦诚”。她坦言,为了让事实更加准确,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穿越”回过去,重新回想那些很不愉快的过往,包括锒铛入狱、背债千万、做“横店第一漂”以及东山再起的经历,刘晓庆坦言因为自己活得“很密集”。她认为这种“密集”并非不浪费时间,反而是用更多的的经历来为人生锦上添花。
反观自己50余年的人生历程和30余年的教育生涯,步履匆匆,一直在追逐那外在的现实的功名利禄,却对沿途的优美风景顾不得看一眼。教育是开发人性的工程,它本该从人性出发,它本该用经典的光明启发人本自具足的光明,它本该用清明的生命,去唤醒那些昏昧的灵魂。然而在现实中我和绝大多数的从事教育的人们一样都在舍本逐末,在日夜不知疲倦的往孩子们的胃里塞进种种有用无用的知识,从来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消化不良或者根本不消化的原因在哪里,导致厌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教师的职业倦怠越来越严重。从来没有思考过教育不只是教给孩子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打开一扇智慧的大门,扎下品德的根基。明明先生在《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中说: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想到曾经的自己常常“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却不知万化根源总在自己的这颗心上。如今已到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之年,人生的上半场在我还没有清醒的时候就落幕了,想想自己人生上半场走过的路,在没有接触到经典之前,是那么的无礼,傲慢,自以为是,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明和贪欲遮蔽了自己的心灵,不知道向高人请教和学习,也看不到更不会遇到高人,归根结底是自己不在道上,是自己没有高度,没有广度,是自己的我执阻碍了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是自己不知道感恩并佩服他人,是自己不懂得爱,是自己不会自己劝自己,没有平常心,虽然也很努力,但是就是不接受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读了经典,学习了读经教育理论,才知道,努力并随缘,保持平常心,才能有高度,才能看清自己看清别人,才能看清真相,之前的我就是不知道用心看,不接受现实,所以看不到周围世界的真相,总是用自己的执念去看待一切。曾几何时,自己作为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也没有做到满含热泪对学生好,没有唐僧度化妖怪,度化孙悟空,度化猪八戒的坚定,唐僧对学生永不放弃,功到自然成,包容,接纳世间的不美好,倾尽自己的生命去度化妖怪和徒弟,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师的高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前行的路上有经典的光芒照耀,相信我会越来越走在道上,越来越有高度,去实现人生下半场的精彩。
4.余生我要这样度过
一个人的命不在自己身上,而在他所服务的对象身上。一个人命中注定要和一部分人连在一起,与他们荣辱与共,悲喜相关。此生把自己的命立在读经志业上无怨无倦,矢志不渝,因为自己是为自己的生命来做这一件事,不是为他人来做,是自己的事。这件事原本就在我的心性之中,它与我合一,一体,此生就要做能够累积功力的事情来做,并且用心做,用百分之百的诚意去做,余生的每一天把自己的心安住,安住在当下的每一刻,安住在经典之中,沉浸其中,去体贴圣人的那颗心,进而去触摸自己的那颗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让自己一天比一天的蜕变,一天比一天的笃定,一天比一天的清明,一天比一天更加坚定自己余生的人生目标和信心,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生命是一连串长期而持续的累积。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明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却拼命的两者都想拥有。很多时候,我们明明拥有一颗宝珠,却还想把那虾兵蟹将揽入囊中。龙衔宝珠,游鱼不顾,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在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淡然处之,却表现得无比焦虑,让自己陷入无以复加的人生困境中……其实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的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那原本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我们所要做的其实就是好好的在乎每天点点滴滴的累积,至于那些外在的成果展示是早晚的事。人生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的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到的不会少你一分,不该得到的也不会多你一分,正所谓,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卢安克说他把自己交给那些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他说,即使他明天死去,也不会遗憾。因为他已经尽最大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事。今生有幸接触读经教育,我希望自己也有卢安克一样赤诚的心,把自己全部交给读经教育,把余生全部交给未读上经典的孩子们,用赤诚的情怀,做一个虔诚的读经教育者。
结尾:
人生其实不复杂,也不应该复杂,教育也不复杂,读经更不复杂。只问自己的心在哪里,诚意在哪里,理在哪里。方向力定了吗,是那见风就偃的墙头草呢,还是向着天空一直不断向上成长的楠木?是要种拿三年两年即见果实的果树呢,还是要种拿3000年开花,3000年结果,3000年才能成熟的人参果呢?人生其实很简单,方向既定,初心不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只向上伸展,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一切的黑暗,点燃人性自带的光明。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段触动内心的故事,总要读一本有价值的书。作为中国人,一本《论语》,好好读,用心读,用一辈子去读,生生世世去读,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好好做人,好好过这短暂的一生,不愧对自己来这世上走一圈,捧起《论语》,牵手圣贤,中国人的样子就有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儿就有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有了。一个教育者的真生命在经典的浸润下充实,饱满,光辉的时候,才是一个生命真正该有的样子,也是读经人的生命状态,读经宣导该有的生命状态,中华文化的代言人的状态,就像那海底咏红轮,就像那汩汩往外冒的泉水,那种美妙,妙不可言,这是我心中渴望的生命该有的样子。当一个讲师站在台上,完全忘了自己的时候,他不是在炫知识,他不是在炫口才,而是在启发光明,唤醒良知,在开启人性善的种子,心中只有对经典的热爱,只有对圣贤的崇敬,对孩子们读不上经典的不安与不忍之心才会有这样的呈现啊。宣导不是说服他人,而是点醒自己,震醒自己,敲醒自己啊!我醒了吗?必须醒!不能不醒!不得不醒!
。
凤凰涅槃,毁灭重生。破茧成蝶,不断超越,最终你会遇见最美的自己到自己需要更大的智慧。
编辑:(线上推广部)张语榛
审核:宣导中心
2021年第二届图文链接汇总:
1.【星光大道·简报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你出发的样子,决定了你未来的样子!
2.【星光大道·简报2】开展全校性经典诵读,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星光大道·简报3】学生安全是红线,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后勤服务是风景线,经典诵读是保三线!
4.【星光大道·简报4】想,都是问题;做,才是关键;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学习,是最好的转运!
5.【星光大道·简报5】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定海神针,怎么有理由不时时清明?!
6.【星光大道·简报6】唯有醒来的时刻,时间才是真实的,生命才能如划破夜空的星辰,尽显璀璨!
7.【星光大道·简报7】载得大木柱长天——我是道中,满心而发,向道而行!
8.河南董红艳:带学生读经典仅仅半年,不但没有让我劳神费力,全科成绩反超且稳居第一
9.我用老实大量的方法教所有学科,四年级学生上学期在全县统考中获得总分第一名
10.张花英:没有亲自体验,怎能乐此不疲;没有亲身经历,怎会甘之如饴?高阶,值了!
2020年第一届图文链接汇总:
1.2020年春季“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课程(3.5-3.13)
2.【星光大道·简报1】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抓“读经”这项工作!不抓就是不作为!
5.【星光大道·简报4】读经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完美结合,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6.【星光大道·简报6】语文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是从小让孩子读书读出来的
7.【星光大道·简报7】子帅以读,谁敢不读?老大带头,开头不难
8.【星光大道·简报8】一个学校能否开展好经典诵读,是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
9.【星光大道·简报9】非经不教,非经不读:经典是生命的提升机,是教育的灵丹妙药
10.星光大道·群英会“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嘉宾简历(3.5-3.13)
12.邵阳李永成:读经教育,春暖邵阳一一“经典教育回归体制”实践之点滴
13.徐纯志:经典教育融入体制教育的切入口——国学托教连锁及师资培训
16.河南太康孙秀云:茅屋茨宇出公卿——让经典托起乡村孩子的梦想
21.“牛掰校长”曾建明:开展经典诵读的众多疑惑,在于没有读,没有用心读,没有坚持读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